我家住在长江边 | 姜慧:郑和公园“大管家”
发布时间:2023-08-16 17:17:01 来源:姑苏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家住在长江边”报道组 记者周哲

“我们面前的是目前国内最高的郑和铜像,高18米、重50余吨。那边湖里停泊的是复制的郑和宝船,长71.1米,宽14.05米,寓意着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太仓首航出海。”昨天,姜慧像往常一样,带着游客在郑和公园里“打卡”不同的景点,说起公园里的各个场景设施以及郑和的生平事迹,她都如数家珍。

姜慧是2018年来到位于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郑和公园工作的。此前,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她一直在太仓的一家以郑和为主题的酒店里工作。“当时酒店的一些包厢都是以郑和去过的城市港口命名的,可以说,我和郑和是‘结缘’已久,郑和下西洋的一些故事和传说早就听说过很多遍了。”姜慧说,来到郑和公园之后,她开始接触郑和下西洋的文献记载、历史文物、文化延伸,更全面地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知识,也更深刻地理解了郑和文化的魅力,成了一名资深的“郑和粉丝”。

位于太仓港区的这座郑和公园距离长江堤岸不到100米,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郑和元素为主题、以航海文化为核心的情景式、体验式的综合性滨江公园,于2008年7月开园,占地122公顷,公园建筑风格以还原郑和船队远洋的历史文化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公园的设施设备老化、缺少相应商业配套,无法满足市民的文化休闲需求。为此,太仓港区启动了郑和公园提档改造工程。

作为郑和公园的“大管家”,姜慧的工作包括公园的整体运营、接待导览、活动策划、人员管理等等。“总而言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讲好郑和故事,传承好太仓独特的长江文化和郑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太仓这个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姜慧说。

日常工作里,姜慧是个多面手。游客参观公园里的郑和纪念馆时,她是“金牌”讲解员,将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郑和宝船的造型、郑和文化的内涵娓娓道来;学校的学生们来开展“国学课堂”时,她是和蔼可亲的“姜老师”,给同学们讲述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普及太仓的江海文化;对接公园提档改造项目时,她是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甲方”……

郑和公园今年提档改造的重头戏,是郑和纪念馆的优化升级,通过对纪念馆重新布展,相关设施焕然一新,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更多细节的改造,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目前纪念馆已经初步完成改造。

姜慧说,郑和公园改造提升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彰显郑和文化历史底蕴,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造以郑和公园为核心、辐射周边区域的主题文化休闲地,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集聚人气。她介绍,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利用原有资源,增添了充满郑和元素的超市、咖啡吧、茶室、餐厅、钓鱼台等便民及休闲设施,并对东南亚风情文化展示街区及景区道路等进行改造。后续,公园将利用这些新的设施场地,和周边的学校、村社区等开展研学交流、体验拓展、文化演出等系列活动,让大家边看边走、边玩边学,沉浸式体验郑和文化的魅力。

“郑和历时28年,克服重重困难七下西洋,拉开人类大航海史的序幕,这样的开拓进取精神,正是长江文化的深刻内涵之一。我们不仅要让市民游客用‘眼’看到郑和的历史故事,还要通过各类场所、设施,让他们能亲身体验郑和文化的内涵,从而引起他们对郑和文化、长江文化的兴趣。”姜慧说,这就是她作为一个资深“郑和粉丝”的最大愿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