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黑色星期五,A 股为何这么难?
发布时间:2023-08-12 06:34:37 来源:ZAKER财经
今天的 A 股,全市场仅 4623 只个股下跌!

三大指数均跌超 2%,沪指再次跌破 3200 点,全市成交 7635 亿元,再度转入萎缩。

原本昨天翻红并站稳 K 线走势,再结合晚上出台的利好,很多人都以为今天会再接再厉,没想到迎接的是更悲催的大跌。

整整一周了,大招还没有见落,股民的满怀期望变成了满怀失望。


(相关资料图)

这种感觉,就像村长张罗打鼓说办喜席,大家高高兴兴去入席,但坐等了大半天,只上了一碟凉瓜一叠花生米,主菜就是没见端上来。既要办席,又要抠抠搜搜,不仅让人失望,还引起大家不快,都不想再等了。

更艰难的是,今天的利空来得突然而猛烈,让原本孱弱的信心进一步受到沉重打击。

所以,怎么看?

01

在之前,如果大盘有难,三桶油、四大行,券商保险这些基本都会出来拉升托市。

但今天下午,它们一个都没有出来走两步。

为什么这次突然就没动静了?

盘后,7 月货币数据出炉,M1/M2 均不及预期;7 月社会融资规模 5282 亿元,预期 11000 亿元,前值 42200 亿元,7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3459 亿,预期 7800 亿,前值 30500 亿。

不仅规模大幅下降,还显著不及预期。

利空越大,托市就越难,或许这些大佬们提前预判了这个因素,毕竟这个是否符合预期的结论只要专业点分析也并不难得出。所以既知不可为,它们就干脆不出工了,节省弹药等待下一次行动。

其实今天也不乏局部利好的小作文,比如地产调控政策和 1 万亿地方债纾困,也确实利好了这些板块。

但架不住利空小作文也不少,内外都有,而且影响都很大。

在大利空摧枯拉朽压制下,一切反抗都变成了徒劳。

大跌行情中,资金大量流出是关键因素。

今天北上资金全天净卖出 A 股 123 亿元,为年内首次单日减仓超百亿元,且创 2022 年 10 月 24 日以来新高。

在 7 月份,我们见证了外资频频出现多次百亿级净买入,以为真的市场信心回来了,但没想到,很快又转为加速净卖出。这很难说明与信心无关,更多在于它们预判政策做短炒,兑现后套现离场。

场内资金大量的持续离场,是更大的压力。

今天 A 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也创出了近两月来的记录,与 6 月 25/26 日大跌的规模类似。近几个月的资金流向几乎清一色都是明显的净流出,一直对 A 股造成巨大压制。

除了券商和银行,今天跌最多的还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半导体相关的科技板块集体沦陷,并且清一色是资金大规模净流出。

昨天托市的券商股,在今天直接成了跌幅榜第一,成为资金净流出最多板块。

妖股太平洋,原本被寄予厚望,想通过拉升券商板块,进而带动信心回升,但盘中翻红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就失手了,最终收跌 3.04%,券商反击战,宣告失败。实际上这两个月来,资金对券商的预期一直都都打的很满,涨幅普遍超过了 20%,太平洋甚至都翻倍了。但正是因为预期太慢,反而让短炒券商又跟不上节奏的股民,成为了输得最惨的一批韭菜。

为什么这两周的券商都是周五拉胯?有人说,原因就是大家都想周五拿券商先手博周末出利好,结果机构就直接在周四拿了先手再鼓吹一波小作文拉高卖给想博周末的韭菜们,机构预判了韭菜的预判,结果就是提前收割了。

牛市旗手都被这么折腾,整个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02

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板块为什么大跌,最大利空在于外部因素。

一是昨天拜登正式发布对我投资限制行政令,二是被网传得包浆快看不清内容的一条"8 月 11 日交易特别提示 ",说各大外资机构的动作(这里不能发,请自行百度)。

前者,虽然是酝酿已久并且较最初的设想明显 " 打折扣 ",从 5 个产业(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投资进行审查,到如今年只有人工智能、半导体与微电子、量子计算这三个行业,说明关系有一定缓和。

但这三个行业,却是最关键的领域,不仅关乎未来科技争霸,也是 A 股中成分权重和市场关注度都很高的领域。

恰好的是,那个难辨真假的外资机构要离场小作文针对的正是这三个领域。

虽然今天看来这些科技股的跌幅普遍不是最大,基本都是跌的,并且资金净流出的规模都不小。

严峻的是,这还不是短期行为。

据东吴证券,据高盛统计 2023 年上半年全球主动型基金在中国的配置比基准权重低了 390 个基点;对冲基金在中国股票上的净敞口(相对于其全球股票持仓)仍比今年 1 月份低了 460 个基点,而拜登政府行政令的长期实施可能会增加这些压力。

据机构统计,过去 5 年来,美国对华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还是风险投资均持续下滑。从当前中国吸引 FDI 的国别来看,美国的占比已不足 1.5%。

但不要忽视了,美国对我们的态度在国际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盟友小弟们被连敲带打的要挟,会不会影响到它们在华投资上的考虑?

这可不仅是投资和资金量的问题,还是信心问题。

但当前,这反而是我们最缺的东西。

03

欧洲、俄罗斯、其他很多国家经济体,它们深陷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危机、流动性危机,但股市依然能不断上涨。

相对来说,我们的经济局面比它们好了不止一星半点,但股市却是排在全球末尾。

这其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现在,上面已经明确喊话要 "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也相继给出了一些政策。

但力度还是太小,大政策的推出,还是显得太慢。

昨天,上交所发文说拟推出主板 100+1 的交易制度,以活跃市场交易。

这样的机制,对市场的作用真有多大?

连 100 股的茅台买不起的,一样买不起。买得起的,根本不会在意是否能多买一两股。

几百钱一股的票,100 股也就几万,如果只有这样的资金规模,根本就是一个最底层的散户。

能否多买一两股,又能改变什么?

如果市场不断下跌,散户多买反而多亏。

这种机制,远不如比降印花税来的实在。

引用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的讲话,要提振资本市场,并不需要在交易环节做表明文章。而是要做好经济基础,和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现在的 A 股,说白了还是融资市阶段。就是主要功能还是在于为企业提供融资发展的资金,至于上市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回报,那是后话。

现在 A 股每年的 IPO 加上大股东的减持,增发,存量融资,印花税等扣除,累计接近 3 万亿。

以 2 亿股民算,平均每年要承担 1.5 万的付出。

但在同时,A 股指数多年一直横亘在 3000 点附近波动,多数投资者难以股价上涨的差价,在分红方面,除了少部分的金融能源蓝筹股,大部分企业的分红率一直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投资者也没有获得企业成长的回报。

这样的市场环境,投资者的信心很难持续。

相对来说,为什么美股即使在美国经济水深火热的背景下依然能成为全球最强金融市场,除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然金融资本强大外,实际正是美股现在已经度过了 " 融资为主 " 的阶段。

现在美股每年回购一万多亿美元,而 IPO 仅有几百亿美元,保证了资金流不断流入,进而让股票资产价格水涨船高,此外还有成熟的监管(重监管重处罚降低企业违法违规意愿)和交易机制保证股票池良性发展。

相对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面。

比如最简单的,把 100 股的门槛取消,直接用 1 股为单位作交易,有何不可?

比如,严查严打上市企业违法行为、大幅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实现进出良性循环、大幅提高处罚力度上下限、同时要求盈利的成熟企业大比例提高分红比例等。这些政策并不难执行,也没有什么代价,但对提振投资者信心非常有效,又有何不可?

当然了,我国的监管层确实在这些方面在不断努力推进了,这几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改革。

但相对局势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来说,或许改革的力度还要再大点,速度还要再快点。

这是万千股民们的期待。

04

结语

之前网上有分析说,为什么不重视 A 股,是因为股民也就只有 2 个亿,全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要提振,比如实体经济、就业、出口、消费等。所以在存量之下,给政策提振这 2 亿群体的市场是重要,但并不是最优先的。

这种言论,纯粹的小学生思维,不是蠢就是坏。

实际上,A 股 75% 的股民都是男性,绝大部分的情况是:一个男股民背后关系的是往往就是一个家庭,他炒股赚到的钱,可不是他一个人花,炒股亏的钱,也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消费力。

2 亿股民,关系到的人,绝对会在一大半以上。

另一方面,为什么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那么高,并不是只因为他们爱存钱,很大原因是现在越来越难以找到合适又安全的投资项目。在房地产黄金时代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很多人把财富压在房地产、理财、信托上,确实让资产保值增值了,所以消费行业很强,茅台成为了股王。

现在,还有什么市场能容纳得下这么庞大的资产,并且保证安全性和增值性?参考发达国家的历程,想来想去大概也只有股票市场是比较可行的方向。

未来我国股市天然是要替代房地产撑起让国民财富保值增值重任的,这就要求它未来必然要稳健增长下去。

所以从这方面看,虽然目前 A 股确实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下行波动,未来一段时间也可能会继续弱,但从长期看,大概率也会是一个跌出长期投资的机会。

所以请继续耐心等下去吧,等待布局机会,等待未来拨云见日的时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